首页 新闻动态新闻资讯
2018年6月30日-7月1日, 第二届中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在深圳市福田顺利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与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联合主办,香港STEM教育联盟、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深圳市福田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此次大会既有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朋友前来分享STEM教育的最新理念与经验,又有来自不同地区的教育行政界同仁介绍与研判STEM教育政策;既有学界关于STEM教育的前沿探讨,更有来自一线中小学校生动活泼的实践展示。这是一场STEM教育的先进理念与生动实践交织,顶层设计与社会互动的盛会,包括GEAR&PEAR齿轮梨团队等全国共一千六百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报到现场
会议现场
作为科教领域每年一届的专业盛典,本次大会在注重新观点交流的同时,更加注重新实践的分享;在注重与会者高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与会者的参与和互动,以期每位会议代表都能从中斩获丰盈。为此大会在两场主论坛的基础上,设置了六个不同主题的分论坛,预设了包括“课程开发与整合”、“跨学科理解与实践”、“教学实践”、“空间设计”等多维度展示STEM教育发展的11间STEM场景化实战平行工作坊,开设以“课堂透视”、“教师培养”、“创新机‘育’”、“教学资源”为主题板块的STEM教育创新集市。
未来创想空间
STEM创意集市
6月30日上午 主旨论坛·开幕式
致辞环节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
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从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角度对STEM教育提出三点希望和建议。第一,他认为实施STEM教育,首先要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着力点,希望通过实施STEM教育,探索在分科教育的情况下,把知识有机融合,使碎片化知识结构化,让信息变成知识,让知识变成能力。第二,申继亮认为,要把实施STEM教育的核心放在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来。最后申继亮强调,要将探究实践作为STEM教育的主线,让学生在学好课堂知识的同时,从现实生活和成长过程中,选取真实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动手实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殷长春表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自去年发起举办首届全国STEM教育发展大会以来,借助利好的形势与环境,各地各学校开展了相应的STEM教育改革,在STEM教育的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材设计等方面涌现出了一大批生动的实践案例,社会各方力量积极介入STEM教育,这是个好的现象。众人拾柴火焰高,STEM教育唯有与社会产业相结合,明确社会需求,才会获取更好的发展。希望本届STEM教育发展大会,在深入贯彻“行动计划”的基础上,促进STEM教育研究与实践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政、企、产、学、研相融合的STEM教育生态系统。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副局长蔡若莲随后介绍了香港的经验。据她介绍,香港教育局在2016年底发表了《推动STEM教育,发挥创意潜能》的报告,提出更新课程、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学生活动等多项推动STEM教育的建议策略,除了向公营学校发放津贴,鼓励学校购买资源和设备之外,教育局还鼓励学校更新科学、科技、数学等课程,以更适应科学与科技的最新发展。香港教育局也为中小学的领导和中层管理人员提供技能的提升培训,加强他们课程总体规划和跨学科领域、跨科目的协作能力。
此外,蔡若莲也提及香港与内地在STEM教育方面的合作,比如中国教科院与香港岭南大学共同发起的内地与港澳青少年STEM教育创客挑战比赛。
福田区区长高圣元
福田区区长高圣元致辞时提到,深圳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STEM作为跨学科综合教育形态对落实中央和各级政府创新教育的战略,培养教育人才提升国家未来竞争力有重大的意义。
高圣元介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福田签约合作共建中国教育改革试验区以来,福田区教育局在中国教科院指导下积极探索STEM教育推进方式,坚持项目引领,搭建交流平台,优化人才梯队,借助科研机构、企业积极开发STEM课程,提升了福田STEM教育的品质,扩大了福田STEM教育的影响力。
主旨发言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From STEM to STEAM to STREAM》
陈十一院士谈了他对STEM的三个认识:第一,STEM教育要像stem cell(干细胞)一样,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要处理好规范与变化、特色之间的矛盾。我们很多人,喜欢把教育规范化,规范,有好处也有坏处。规范是打基础,但是没法做特色,没法创新。所以,STEM首先要自我更新、重新创造。
第二,STEM应该是跟智能科技相结合。现在我们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有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生物技术、材料、能源等等技术,而STEM教育如何面向下一个时代的新兴技术的到来,如何把STEM跟前沿技术更好地结合?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第三,STEM教育应该融入整个“完人”教育中。
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周玉《勇担新时代历史使命 培养一流拔尖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思考与实践》
周玉院士重点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哈工大要正确理解和借鉴国外先进大学的经验,再与实际情况对应起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其次要营造文化氛围,激发创新意识和愿望,让学生敢于追求卓越。此外还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创新水平与效率,转变教育方式,比如意识上、范式上、规模上、方法上、评价上都有很多的转变。
创新人才培养,特别是引领未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大学、中小学紧密合作,强化意识,培养能力,协同共进。哈工大愿意探索和尝试,愿意与大家培养引领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的努力。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STEM教育的基层探索》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局长田洪明首先阐述了福田在STEM教育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阶段性成果,随后便介绍未来福田将在三个方面着力:第一,着力打造STEM教育的师资队伍。第二,打造一体化STEM创新生态系统。第三,努力开发STEM教育跨学科、跨学段的连贯课程的系统。STEM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课程,用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的一句话“优秀的教学不是去为教师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而是给学生创造更好的建构的机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杨国强《发挥科教融合优势,培养高素质人才》
杨国强校长指出,“STEM”概念由美国提出,实际上是一个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倡议。我们从小的学习就是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国家解放以后教育的重心,更多放在科学和技术上。STEM这个概念提出来以后,大家更多地强调科学、技术、工程的融合教育模式。但是对于中国学生,我们应该还有另外一个STEM教育,就是S体育、T交流、E表达、M积极主动性。我们的学生这些年在这些方面其实是不够的,所以我们也是和很多的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一起讨论,能不能把这样的一个STEM教育,付诸中学教学实践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构建STEM教育新生态》
王素主任首先强调,之所以要构建STEM教育新生态,一是学习理论发展的导向型作用,二是学习方式变革的需要,三是推动STEM发展的需要。而我们对于学习的环境认识,就发生了从学习环境到学习生态的变化。
我们怎么样建构STEM的生态系统?一定得有一个顶层的设计,大家对STEM要有一个总体的愿景和目标,应该是基本一致,协同互助、彼此成就。此外还应该形成研究共同体,同时还有实践共同体和工作共同体。
圆桌论坛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介绍,上海在推进科技教育方面是一脉相承的,上海成立了STEM研究中心,各个区都有相关的实验学校。倪主任说,STEM教育和其他不一样,需要有动手的环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连续多年市级层面的投入中,所有的高中已经完成第一轮的创新实验室的建设,现在上海的初中和小学也有超过50%的覆盖。
香港岭南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魏向东院长提出博雅教育的精神与STEM精神是非常一致的,同样是培养学生要有学习动力、有创新能力,要能够跨学科地去学习。魏院长现场还提出倡议,“我非常不赞成把STEM再纳入到高考体系中去,一考就没有创意了,STEM就是要让学生开放式地去学,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学习、做论文等评估方式,去考察学生在STEM方面的学习能力。”
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副介绍了深圳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举措,比如2014年提出的培养学生八大素养,以政府为主导,联合企业、机构和高等院校推进“创客教育”。此外就是财政上的支持。除了支持学校建立创新实验室,资助学生科技类社团和小课题活动之外,还奖励学校开发相关“好课程”等等。
南方科技大学副教务长黄克服认为,传统的培养方式有很多优势的地方,通过大学的教育,能把学生们的优势发挥出来,把他们变得更好,注重他们个性化的培养,这才是教育要做的。
6月30日下午
主题论坛一:STEM教育的实践路径
青岛市第二中学校校长孙先亮《以STEM教育撬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孙先亮校长主要从三个方面出发:一、创新人才素质培养的STEAM整合;二、SYEAM:系统、实践、创新、自主的学习;三、STEAM撬动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我们今天搞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的战略也好、学校要重新启动新的教育模式也好,都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必然的要求,所以我们今天用STEM不断地去实现我们学生的培养就是符合这个世界的潮流。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校长罗诚《基于STEM课程理念的创客空间构建与实践》
罗诚校长提到,盐田高级中学简称对创客梦工场构建之初我们重点考虑了以下几点:教育教学的需求与实际的用途关系的分析,整体模式我们是教学空间与实践场所相结合。我们学校的创客空间风格定位为工业科技创造类空间形式,我们都是工业用的齿轮、大的机器人等等,使用时间规划,资源配备也是各种工具包和模块包。创客空间的运营管理主要是创客老师主管,学生协助管理,所有的学生必须参与进来。
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校长《以课题课程课堂三课联动构建STEM课程体系》
文莉校长指出,银都小学的STEM教育推进来讲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发展概况,第二是STEM课程的专项推动,第三是我们创新其他课程。对于课程来讲银都小学是以三课联动来构建STEM课程的体系,2015年学校就立项升级,以课题、课程、课堂三课联动推进STEM的专项课程。
珠海市第一中学校长韩延辉《依托珠海航展资源优势开展STEM教育》
韩延辉校长分享学校从四个方面解决STEM教师紧缺的问题,一是聘请有经验的退休老教师,而且是非常热爱这种科技创新教育事业的;第二条是专业技术人员;第三是本校的兼职老师;第四是聘请外面的老专家来学校兼职,从这四个方面来解决师资问题。
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校长周华松《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推进STEM教育》
周华松校长分享他们学校推进STEM教育整个思路来讲大概是三方面,一个是做好顶层设计,整体谋划STEM教育项目推进的工作愿景、目标、师资培养、课程开发、评价等等。第二,整合资源。第三,从师资培养、研究激发、专业团队引领三个方面来推进学校STEM教育的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代表李伟《和国际合作打造STEM教育,打造学术型中学》
东北师大附中虽然地处东北地区,仍然和南方的发达教育省份的兄弟院校一起,在STEM教育方面做了有益的积极尝试和探索。主要是三个层面实施了STEM的课程。第一个是主要培养几个模组,第一个是基础、素养、课程模组,第二个模组是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模组,第三个是自主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模组。最后一个是为了实现上述的模组而提出的意志、品质训练课程模组。
主题论坛二:STEM教育与创新人才选拔
培生STEM专家、北师大STEM课程专家
《STEM教育与创新人才选拔培养》
郑良栋从一则视频入手,讲述了地球上最后一个职业的消失,“必须有创新的人才把这些人创造出来才可以”。郑良栋认为,我们当前国内教育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可以让人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但是对学生的批判性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是不够的,引入STEM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可以培养和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国内的STEM课程不缺,缺的是体系性的,能满足学段间和年级间上课需要的课程,培生就提供了一套的课程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教育,促进青少年创新成才》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青少年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罗庆生老师则从STEM教育和机器人教育的关系入手,他认为,机器人、科普教育、科研探索、科技竞赛,相关的培训与示范活动,它们背后所隐藏的宗旨和目标,与STEM教育是相近的。以机器人教育、科普教育为主线,以机器人科研探索为牵引,以机器人科技竞赛为抓手,开设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极大的迸发,让他们的创新技能能够得到良好的训练,让他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小学航天科技与创新教育实践探索》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副主任周岫彬则从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切入,认为航天是STEM教育的最好选题。因为它覆盖了所有科学领域,而且航天作为大型的项目需要团队合作,航天代表人类未来,是大国重器。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校长
演讲主题:《创新人才培育生态建设探索》
如何定义和发现、选拔创新人才?张平福校长提到,首先学校应该思考如何助力创新人才成长把他们的能动性,高阶思维有效激发?二是创新人才需要良好的社会生态,其中高校支持是关键要素。最后,对于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应建立高中—高校的联合培养机制,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北京八一中学副校长
《高中通用技术和研究性学习和STEM教育》
北京八一学校副校长朱凯现身说法,从侧面支持了周岫彬观点。同时,朱凯还通过学校的实践总结出一些现实问题,比如科技素养普及与科技精英培养的平衡点;教师从传统单一学科教学到跨学科整合上理念提升及专业水平提升;适合的STEM项目资源匮乏;学生在动手实践项目上,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和学习之间的冲突等等。但同时,他也给出了非常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建筑设计学院教授
演讲主题:《未来学校与未来教育》
Locker教授通过分享美国做STEM、STEAM和项目式学习的案例,促进我们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他指出,希望创造一种学校,可以像组装汽车一样,每个老师单独引领自己的学科,最终能带来工厂制的教育模式。
学校通过全天制课程,能够让学生实现跨学科合作,对自己学习到的东西进行不断学习和打磨;通过合作空间,共同活动区,小组活动室等教室空间的创新规划能促进学生的相互合作,给学生带来很好的社会学习环境。也能使学生提升“合作、沟通、批判性思维、创造力”,这四个学生学术成功和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清华大学工业训练中心副教授
演讲主题:《在跨年龄的教学环境中传播计算思维》
顾主任提出,计算思维跟STEM学科紧密相关,希望设计出一整套计算思维课程体系项目,能够贯穿一套的知识体系。
顾主任介绍了一个大学生、职业学校学生和小学生一起使用逻辑闸门做加法器的例子,而这是一个本专业本科四年级的人都认为工程量很大的项目。这说明学习的目的不光是让单一的个人学习,而是能够跟不同年龄、不同知识体系的人发生对话和交流,能够互补地把知识凑成一个让整个社会体系共同学习,并且能够更新迭代的系统,可以使不同的人经由不同的视角和路径看到知识的体系。通过课程体系搭建完整的计算系统,了解知识体系和复杂的项目结构,让所有没有任何知识背景的人都能了解计算机的复杂系统。
美国Tech Valley High School 教师
《美国高中STEM教育一览——来自纽约科技谷高中的经验》
她们认为,纽约州科技谷高中是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学校,学校秉持着信任、尊重、责任和友谊的校园文化,坚持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教育需要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尤其是STEM教育,它是具体的动手做的过程,是运用工程设计思维,通过高效的团队协作,运用科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解决基于真实需求的技术问题的过程。最主要的是,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的个人兴趣所在,同时能够真正深入了解他们所关注的领域,对他们的人生有所启发。
金地集团金地教育公司总经理
演讲主题《全面承接顶层设计 构建STEM教育发展共同体》
梁经纬总经理认为,跨界新教育,构建新生态,推动STEM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的参与更加重要。首先,企业家的精神让金地集团感觉到参与到STEM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立足于STEM主导的未来教育。其次,金地集团专门成立了一个东方教育开发研究院,希望能与各专业机构积极合作,成为产品的研发者,平台的搭建者,运营的服务者。
美国CAN国际教育基金会理事会理事长 、STEAM全球项目主任
演讲主题:《STEAM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
Nancy指出,她所在的美国CAN国际教育基金会的使命,是寻找教育实践最好的单位和个人,同时更致力于利用好STEM的优势,将STEM作为非常好的一种创新让人们对其感兴趣,同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Nancy通过几个STEM实例介绍了美国的STEM教育现状,以及STEM在中国遇到的挑战,就是如何结合中国国情打造属于中国本土的STEM教育。关于基金会结合中国国情与美国经验,与中国老师们进行探讨,帮助解决相关教育问题,让STEM教育适应中国教育需求,找到发展优势。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STEM课程设计原则与评价方法》
王校长首先结合STEM教育在中国的发展现状,阐述了STEM课程在中小学只是一门不可能喧宾夺主的选修课,同时,在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又起着不可取到的独特作用,我们需要理清STEM课程的课程定位。其次,STEM的教育实践应该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课程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也已经制定了,其中,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整合成一个科学教育的大概念,然后按照小学低、中、高年级、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分成五个阶段,制定了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将于未来发布时与教师评价、课程评价以及学习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一起提供给大家。
Twig Education
《下一代评估-全新的STEM教学方式,将需要全新的STEM评估方法》
Natasha所在的Twig教育集团是英国一家为全球市场提供STEM教育资源的教育技术公司,致力于通过跨学科概念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让学生了解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计算思维等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其次,Natasha指出,我们需要根据STEM教育的特殊形式,形成一套属于STEM教育的独特评估系统,她根据给四年级学生的一个地震模拟课程介绍了STEM教育的学前评估、自我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介绍了如何用全新的方式来衡量STEM教育的一系列经验。
重庆江北区徐悲鸿中学校长
黄校长认为,一线做教育应该把教育做得更细、做得更小、做得更实。STEM是基于真实环境下的解决问题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高考和中考的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联系实际、联系生活解决问题。所以从这个理念来讲我认为STEM他是和高考、中考中考的方向是吻合不冲突的,我们也愿意去探索和实践。
深圳盐田外国语小学校长
在关于企业资源如何提升教育属性这一问题上,盐田外国语小学让学生们思考如何给政府提问,至于具体什么问题、什么建议,都让学生们自己带着发现的眼睛走进校园周边企业去寻找。王校长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周边单位也确实给到了一些帮助。最重要的是现在的知识更新太快,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都已经学完了就被淘汰了,但是企业也好还是所有周边社会资源单位也好,可以随时给我们提供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上海STEM云中心主任
张主任指出,上海STEM云中心真正立足于如何基于学校根本的教育诉求去出发,然后去结合学校本身对STEM教育发展的目标来制订他们所需要的顶层设计方案。第一个秉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帮助学校去落地,因为学校所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落地整合STEM教育。云中心提供一套标准的从小学到高中完整的STEM的课程体系的课程,以及配套的教师的培训,帮助老师建设一个教师的成长体系。
培生内容解决方案高级经理
在学校对接企业服务的建议上,吕丽认为,首先是整个硬件,教学空间的搭建。培生在引入美国STEM教育的时候,我们考虑他的简单非常简单易用非常环保,没有高昂的成本,从成本的控制上教学空间的硬件搭建上避免了一种“重硬件轻软件”的趋势,也便于大家实施STEM教学。其次,在领导层的观念上,培生搭建了很的的交流平台,在管理层层面上邀请很多的专家其实可以给我们的领导层建立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来去帮助他们学习和转变新的观念。
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演讲主题:《创客与STEM整合的课程体系建设》
胡卫平教授从当前国内的STEM教育现状入手,提出STEM教育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领域,而创客教育提倡把自己的创意设计物化,二者联系紧密。关于评价,胡教授指出,首先要围绕核心概念整合内容,其次要基于学习进阶确定年级分布,不要程序化的、操作化的STEM,要联系学生的核心概念,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人的活动。还要突出创新素质与STEM核心素养,突出科学思维、计算思维、工程思维和数学思维的培养。最后要实施创客与STEM教育的有效教学。关于评价,我们首先要思考,什么样的课程才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其次,我们要在小规模范围内跟踪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这样才能算是有效的评价。
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
演讲主题:《针对科学评估的技术增强型创新性题目的开发和建模》
焦红教授指出,要把21世纪能力和STEM教育两大框架落到实处,就是下一代科学标准框架—NGSS。而NGSS作为一个高质量的科学教育系统目标,依赖于对知识和技能的深层次理解,呼吁了三个维度的教育方法,首先是核心内容,第二个是实践,第三个是跨学科或者说跨课题。
焦红教授详细介绍了关于技术增强型的创新性测评就是一种游戏,是一些标准的好的游戏,只不过要求设计者在设计的同时想清楚为什么设计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让学生学到什么东西或者是你要测量一个什么结果,属于虚拟的测评系统,整个过程计算机辅助。但是整个过程中的费用,以及测评方式的信度和效度,如何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数据,如何依据数据搭建个性化的社会学习平台,都是我们将遇到的问题与机遇。
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主题:《初中生信息技术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与应用》
宋乃庆主任指出,信息技术素养应该是STEM的目标,也是STEM教育的支撑和一个手段,信息技术作为技术的一种,是实现STEM教育的重要范式和重要推动力。
基础教育测评模型是针对基础教育阶段并坚持基础教育的一些重要的要素以及相互的关系进行定量地刻划和价值评判的一种工具、一个标准、一个数学表达式。它往往表现为指标、维度、体系、测评模型和标准五个维度。构建该模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的一种水平,为我们的教育决策提出科学的信息,依据和建议。最后,宋主任根据自己团队在教育测量方面建立了定量的测量方法,详细介绍了基础教育测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未来项目执行主任
演讲主题:《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未来教育》
蒋里主任指出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类只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未来的十到二十年,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会取代我们很多的工作,而现在的小学生,他们以后要从事的工作有65%还不存在。教育面向的是一个不确定靶向的未来,而家庭中除了做人的道理,能够传承的技能和经验也越来越少。
上海STEM云中心主任
演讲主题:《高阶高知、系统赋能—STEM综合素养测评系统》
张主任认为,我们只知道学习课本上的学科知识,很少知道他们是怎么连接到一起,甚至是和整个世界结合在一起的。科学知识本身只是科学当中很小的一部分,科学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主要是验证知识是怎么迁移到世界当中的。在STEM的评价体系中,第一是针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内容和实施的评价;第二是针对教师的评价;第三是针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
探月学院创始人
演讲主题:《没有评估的探月学院》
Jason指出,探月学院做的是高中段的全日制创新教育项目,培养的是内心丰盈积极行动的未来公民,而STEM教育是探究性的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在探月学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具体实施上首先是基于素养的教学目标与计划,是学生自己定义的;接下来是让学生尝试不同领域的项目,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体验的超市;最后是利用探月学院的反馈系统反馈信息。探月学院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育模式,呈现了新教育目标下的新挑战。
香港教育大学教授
演讲主题:《培养未来STEM专家—小学STEM课程设计》
苏教授首先对STEM教育的内涵分四个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她指出,STEM教育不应只看表面,更应关注四个学科的内部融合,每个学科如何能帮助其他部分做得更好,也就是最难的整合部分。
苏教授认为,相对于国家、学校、教师而言,学生为什么选择STEM教育才是STEM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学生的理想来源于家庭、学校和兴趣,所以这几方面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在发展STEM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都可以让学生多一些经历,多运用科学探究、创新科技和创新设计的方式,而在创新方面,我们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做一些例子让其他人明白怎么样做创新的工作。而在STEM专业的人员选择上,我们尽量选择附近的STEM专家,如在STEM领域工作的学生家长。苏教授通过香港STEM实际操作案例向我们分享了STEM教育的可行性操作。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演讲主题:《STEM教育类型与实证研究》
江教授分享了三大类关于STEM课程的设计:第一类,基于教室内开展的STEM课程;第二类,正式与非正式场馆结合的学习活动;第三类,学习共同体STEM项目。这三大类各有特色,由点、线、面带动起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素养,这就是一个全方位的STEM教育生态系统。
在STEM教育的实证研究上,江教授发现,STEM教育的确是需要的:第一,可以促进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提高;第二,对低水平学生学习成效有显著效果;第三,培养合作意识、团队领导力、项目学习能力;第四,有效提高科学与工程学科学习成效;第五,提高对未来STEM工作的职业认同与职业认识,STEM教师培训。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
演讲主题:《STEAM教育的南山探索与实践》
余主任从三个方面向我们分享了南山区优秀的STEM教育研究路径。首先是南山区的教育改革经历了首批课改实验区、课堂文化建设和“南山质量”教育评价改革三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南山区的STEM教育也在生态建设、学科教学和项目学习单个基本途径展开教育实践。然后,余主任通过案例跟我们分享了南山区STEM教育的具体实践,分别是,学科综合性、学科拓展性和学科体验性的STEM教育,同时,南山区以少年创新院和各种社团为载体,以创新创造为动力,充分利用各种条件,突破束缚,进行STEM项目学习实践。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科学课程负责人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科学教师
演讲主题:《每所学校都能STEM》
两位老师基于上海市世界外国语小学8年的STEM教育探索,通过实际案例,跟我们分享了他们的丰硕成果,他们以科学课为主阵地,设计STEM项目,把STEM无孔不入的渗透到基础性课程中去,最大的好处就是,所有的STEM项目和各个学科标准呈高度相关,让学生在“能力培养”和“知识获取”当中保持平衡和持续的进步。
同时,两位老师还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了STEM教育的’四个切忌“:第一,切忌教师预设结果,“按图索记式”的过程传授;第二,切忌采购材料,“加工场式”的批量组装;切忌主次不分,牵强联结所有学科;第四,切忌没有思维工具,仅限于项目的完成。
香港培侨中学校长
演讲主题:《中学STEM教育的启动和发展,培侨中学实例分享》
香港培侨中学是一所初中和高中在一起的6年制中学,面临初高中的升学压力,同时能够从培养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阅读能力等等综合能力的角度出发,从STEM、到STEAM、到STREAM,培养未来人才需要的素养。
在发展过程中,做到接触和发展的平衡,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接触到这样一个课程,但是把发展从点到面慢慢的带动。伍校长认为,STEM教育是希望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我们希望制造校园的氛围,也扩展他们的经历,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学习,然后能力导向,让学生毕业的时候,或者完成STREAM课程以后,可以有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他们有创新创意的能力,这些在我们的考试里面不会见到的,但是可以带走,可以让他们终身有用的能力。
山东莘县翰林学校校长
演讲主题:《初中STEM教育——来自翰林的探索》
王校长先简单介绍了翰林学校的概况,并且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学校从STEM规划和实践方面做出的努力。首先是资源建设,学校完善了STEM教育设施设备,并且充分利用了地区特有的现代化蔬菜生产试验机构等社会STEM教育资源。其次是课程与教学,开展“导、学、展、点、练”的STEM学科教学,就是用STEM的跨学科思想来引导孩子们学习思考,将自学的效果展示出来,用说、做、写展示出来。巩固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学科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想象,在做中学,在探索中学习。在硬件设施上,学校设计了智能化教学楼、生态化装修等“润物细无声“的STEM教育。另外,学校还开展了绿色、生态、生活化的第二课堂。最后,王校长还介绍了学校在STEM相关教育实践和学生赛事的优异成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
王素主任向我们详细介绍了中国STEM教育2029行动计划究竟要干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基于PCR测试中,合作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项指标我们排在第26位比较靠后,所以我们的学生,尽管他在热爱科学、想学科学,想学理工科的角度没有问题,但是在创新能力方面还是有差距的。基于此,我们就应该做。
那么怎么做呢?就是希望通过2029的计划,能够让全国做STEM教育的人群能够聚集起来,同时也切实的针对中国本土的STEM教育,能够拿出中国自己的方案、目标,和我们切实的解决方案。其中,第一类工作就是要通过战略性的研究,通过普世性的大规模调查,来为国家的决策,为它的政策提供支撑的报告。第二类工作就是要有实践的探索,希望通过中国自己的研究,一方面推动自身的STEM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希望STEM的探索在一个世界范围之内要有中国的模式,有中国的声音,同时也能够走向世界,能够为其他地区、其他国家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标杆计划,种子学校中的种子教师就是第一批的培训师,先会培训这些种子教师,然后种子教师还应该会去培训其他人,所以他应该最先熟悉,我们也希望这些教师能够星火燎原,让全国有更多的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优化工作机制 协同推进2029行动计划》
李主任指出,中国STEM 2029行动计划的目的是促进我国STEM教育发展,进而为落实国家战略提供人力支撑。具体的四个目标为:第一,发挥职能,把教育决策,服务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第二,需要丰富和完善STEM的教育理论体系。第三,希望推进和引领STEM教育更加深入的开展。第四,探索和构建STEM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接下来,李主任介绍了STEM教育研究中心的三个重要任务以及五个工作机制。
在前阶段工作中,主要工作特点是搭台子,建机制,拉朋友,共同启动这件事。而之后就要进入内涵式发展,希望把这件事情做得有中国特色,做得深入,更好的服务教育实践。所以下一阶段主要是以课题的方式推进相关工作。具体工作首先是制定学生发展STEM素养的具体目标;第二,要研究STEM课程理念;第三,研究STEM课程内容以及进行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第四,关于STEM的体系研究和课程标准研究。在这一阶段的工作中,要注意第一,形成课题引领,强化科研;第二,形成跨界研究团队,共同攻关;第三,开放合作,注重原创;第四,要形成问题导向,解决问题,服务实践。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普职融合STEM教育的思考》
李院长首先从广东省的角度,分享了他对广东STEM教育发展背景的三个思考:首先,STEM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其次,粤港澳大湾区有最多的人口,经济总量也是很大的,但是我们有没有科技创新,所以要从STEM教育的人才抓起;第三个救赎跨界的问题,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相互通融的教育,STEM教育也是一种互之融合的教育,也是产教融合的教育。
接着,李院长分享了广东“四个三”的发展思路。在发展原则上有三个需要: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内容构建上有三个层次:通识性、项目化和创新性。在发展过程中要有三支队伍:普通中小学的跨学科的专兼职结合的队伍;职业教育的队伍;高校的重点实验室队伍。以及在推进方式上有三条路径: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协同创新;第二:分类建设,统筹规划:第三:科技引领,产教融合。
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穿越边界的STEM教师发展》
罗校长指出,STEM教育培养的是创新型、复合型、解决未来问题的人才。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提高未来的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要让我们的创新能力领先。她认为,STEM教师的发展要完成四个穿越。第一,要引导教师穿越学科的边界,从学科孤立走向学科融合,因为STEM教育是把各学科知识发展成为探究真实世界的综合能力。从知识到能力,解决真问题,完成真任务,学真的、活的知识。第二,要穿越课程的边界,以实践类的课程为主,学科类的课程为辅。第三,要穿越教学的边界,由倾听为主,现在转向实践学习。强调的是真实情景下,历经综合、复杂问题,这个过程有推理,有思辨,有做决定,有远迁移等等。第四,要穿越资源的边界,要想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系统,就要创新学习环境,才能够创新学习方式。作为科学教师不要担心,要主动迎接,以变应变。
陕西省教育科学院院长
演讲主题:《创新领航 协作扬帆 全面开启陕西STEM教育实践研究新纪元》
杨院长指出,陕西省作为第三届STEM大会的承办方,目标是紧紧围绕中国STEM教育的2029创新行动计划,借助教科研的发展平台,积极作为,整合资源,科学重组培养目标,协同建设。先从领航学校开始,重点打造师资队伍,合理研发课程的体系,发挥陕西省协同创新中心的作用。
杨院长提出,陕西省STEM教育的开展,首先要树立标杆,选拔STEM教育种子教师,组建团队,重点培养;其次要突出核心,落实课程,开展STEM教育本土化实践;最后,要面向未来,多方联动,打造STEM创新生态系统。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研信息中心主任
演讲主题:《协同创新推动区域STEM教育发展》
郭主任先跟我们分享了对开展STEM教育的认识,STEM教育有三大重要推手:指导学校的STEM基础建设;引领学校STEM课程再造;带动教师的发展变革。在推进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自上而下和百花齐放的原则。接着,郭主任介绍了开展STEM教育的工作思路,以及一些关于民族地区开展STEM教育的具体做法分享。要严格执行中国教科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的要求;创建四川省STEM教育共同体;以领航学校带动片区联动,加强STEM教育领航学校和种子学校的建设。最后,郭主任提出了在推动过程中的一些关于课时、师资、场地和设备相关的困惑和思考。
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负责人
演讲主题:《创设有“魂”的青少年创客教育空间》
陶春介绍道,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问价交流中心里搭建了一个青少年专属的创客教育空间。我们现在以Tinkering为核心的探客工坊,开展一个创客教育公益计划,未来要把我们开发出来的这一系列课程以及理念、运维,公益性地输送给学校,输送给青少年体验中心,输送给科技馆,输送给社区,服务于更多的青少年大众。
重庆市渝北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演讲主题:《区域推进STEAM课程的可能性实践路径》
曾亚琼所长指出,真正区域推进STEAM课程的可能性路径首先在于教育职能部门 教育职能部门要有正确解读国家层面教育相关的新政策、新措施、新案例,对教育前沿未来趋势有清楚的岩盘。担负起教师培训培养的职责。积极组织区域间积极区域内教师的交流,带动教师群体积极理解国家政策,参与教育改革。其次便是要打造跨界的STEM教师团队。
中国科学院行政管理局科学文化传播处处长
《用好中科院资源,共襄科教融合大计》
陆建伟处长介绍了中国科学教育联盟,并建立了三位科学课程体系。横坐标是所有学科领域,他们还有一个地域的纵轴,代表遍布全国的科研院所的特色,目前联盟已经做到5000多个模块,这5000多个模块,绝大多数是和学校共同研发的,是校本的,是进校的。
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演讲主题:《STEM之福田表达》
杨春生副院长首先介绍了福田在STEM教育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果,随后分享了福田的发展STEM教育的经验,局里面管政策引导,教科院是课程,实施靠学校,场景构建基于高校和大企业,并搭建好平台。
西交利物浦大学科技与创造力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STEM的发展及装备视野下的STEM教育》
迮主任介绍西交利物浦大学面临研究导向,独居特色,其中广州以色列学院,由李嘉诚先生投资赞助。迮主任希望STEM生态,可以通过我们的研究去影响更多的人 ,并希望能够把创新的感知力感染到所有学生。
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校长
演讲主题:《STEAM课程开发与评价》
2015年8月建立学校,2016年STEM中心就成立了。中心建立锻造综合素质强、专业的师资团队,构建本土化的STEM课程体系,并开展特色的STEM活动。此外,王志锋校长还介绍道,学校不仅面向校内学生开设STEM课程,而且为长春市所有小学生提供服务。